以太有多远离理展性想还坊L我们能之2扩困
最近偶然看到一篇技术文章,让我这个研究公链多年的"老油条"都不由得眼前一亮。文章标题是《从opBNB和以太坊L2的性能差异理解Rollup的瓶颈及优化方式》,说实话这个标题看起来有点晦涩,但内容却实实在在地戳中了当前以太坊生态的痛点。 记得2017年我刚接触区块链时,以太坊还被称为"世界计算机"。转眼7年过去,这台"计算机"的处理能力似乎仍然跟不上时代需求。BNB Chain作为后起之秀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。两大公链都不得不将扩容希望寄托在L2方案上,但现实情况却令人喜忧参半。 文章中最让我震惊的是那些赤裸裸的数据对比。V神在2021年的乐观预测是L2能把交易数据压缩到11%,每秒处理1万笔交易。但现实情况呢?OP系统现在的数据压缩率只有37%,这意味着以太坊每秒最多只能处理2000笔L2交易。这个数字还不到预期的五分之一! 作为一个见证过多次以太坊升级的老玩家,我深知扩容问题的复杂性。文章提出了三个可能的突破方向,但每个都充满挑战: 首先,提升以太坊主网的calldata处理能力。这个想法听起来简单,但实际操作就像给正在飞行的飞机换发动机——风险太大。我清楚地记得上次伊斯坦布尔升级时,就因一个简单的EIP提案社区讨论了整整三个月。 其次,优化L2的数据压缩算法。这就像要求一个已经考了90分的学生再提高10分——越往上越难。我记得去年某L2项目宣称要将数据压缩率提高5%,结果半年过去了,这个"突破"仍然停留在白皮书上。 最让我感兴趣的是第三条路:Layer3。Arbitrum最近推出的L3开发套件让我想起了互联网早期的CDN技术演进。但问题在于,这种"套娃式"的扩容会不会带来新的中心化风险?就像现在的DeFi项目,虽然号称去中心化,但大部分流动性还是集中在少数几个CEX手中。 说实话,目前看来这三条路都不是完美解决方案。就像我常跟团队说的:"在区块链领域,没有银弹,只有权衡。"或许未来的解决方案会是这三者的某种组合?又或者会出现我们现在还想象不到的全新方案? 参考文章:从opBNB和以太坊L2的性能差异理解Rollup的瓶颈及优化方式两大公链的扩容困境
扩容瓶颈到底在哪里?
Layer3会是终极答案吗?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区块链资本又放大招:5.8亿美元新基金剑指加密行业未来
- 比特币百年生存战:一场关于信任的革命会走向何方?
- 深夜有感:以太坊V型反转背后隐藏着什么?一个老韭菜的思考
- 独家对话Tom Lee:以太坊正上演比特币当年剧本,财库模式将是华尔街新宠
- DLM:香港虚拟货币市场的破局者
- 8月10日数字货币市场观察:比特币与以太坊的博弈之道
- 货币通胀背后的掠夺游戏:我们都被套路了
- 比特币闪崩背后:一场美联储与政客的暗战正在上演
- 比特币牛市蓄势待发:这个关键点位决定涨势能否持续
- MetaUserDAO重磅上线:一键发币如何重塑你的数字身份?
- 加密市场狂飙:MetaMask将发布稳定币,比特币破12万再创新高
- 加密市场暗流涌动:新一轮行情即将启动?
- 当比特币踢馆Visa:支付江湖要变天了吗?
- 区块链晨报:2025年8月8日市场风向标
- 加密货币狂欢派对:比特币新高后的投资策略全解析
- 比特币的回光返照?8.5行情深度解盘
- 羊驼币(ALPACA)为何突然蹿红?资深投资者的独家解读
- 加密货币周记:BTC蓄势待发,DOGE遭遇心理天花板
- 深夜烤串配ETH:一场加密货币的狂欢夜
- Bitmine股价坐上过山车:华尔街新宠背后的隐忧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