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数黑客露警e基据泄当盯上示录你的
作为一位长期关注数据安全的观察者,我不得不说23andMe最近的这次数据泄露事件着实让人心惊肉跳。这家全球知名的基因检测公司最近证实,黑客利用"撞库"这种老套但有效的攻击方式,窃取了大量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。 让我来解释下这个"撞库"攻击是怎么回事。想象一下,很多人习惯在不同网站使用相同的用户名和密码组合。黑客们就抓住这个漏洞,把从其他网站泄露的账号密码"回收利用",像拿万能钥匙一样挨个试开其他平台的账户门锁。23andMe初步调查显示,黑客很可能就是这样得手的。 更令人担忧的是,这次泄露似乎特别针对德系犹太裔用户。黑客们在暗网上大肆叫卖这些数据,价格从1美元到10美元不等,跟卖白菜似的。据BleepingComputer报道,泄露的数据包罗万象——从你的全名、生日到基因血统分析结果,应有尽有。 我特别想强调一点:DNA数据泄露可比信用卡被盗严重得多。美国国家反情报与安全中心早在2021年就警告过:"你的DNA是独一无二的数字遗产,它承载着你整个家族的秘密。"信用卡丢了可以补办,但DNA信息一旦泄露,影响的不仅是你自己,还可能波及你的亲戚甚至子孙后代。 记得我采访过的一位网络安全专家曾打过一个形象的比喻:普通数据泄露就像丢了家门钥匙,而基因数据泄露则相当于把整个家族的族谱和医疗档案都拱手让人。 23andMe声称系统未被直接攻破,但这次事件还是暴露了基因行业的隐私保护短板。这家拥有1400万用户基因数据的公司,现在必须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:在数字化时代,连最私密的基因信息也不再安全。 我个人建议所有基因检测用户:立即开启双因素认证!这就像给你的数字基因库加装第二道防盗门。同时要养成每个网站使用独特密码的好习惯,别让黑客有机可乘。 据统计,2022年平均每秒就有10个账户数据被泄露。在这个数据裸奔的时代,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提高警惕。毕竟,当黑客连你的DNA都想偷的时候,我们真的该好好思考:数字时代的隐私底线到底在哪里?黑客的"钓鱼"把戏:利用老密码撬开新大门
DNA数据:比信用卡更危险的"数字遗产"
行业警示:基因隐私保护的紧迫性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烤猫传奇:一个天才少年如何在十年前就玩转了今天的RWA热潮
- 市场风云突变:大盘高位回落背后的投资启示
- 模因币的自我革命:HUNDRED如何打造加密世界的定期存款
- ETH行情观察:1600关口保卫战打响
- 8.25数字货币市场观察:比特币遇阻回落 以太坊创高后跳水
- 市场沸腾!比特币意外飙升至2.7万美元,美联储这次真要收手了?
- 比特币重振雄风:2.7万美元关口突破背后的市场玄机
- OMP公链是如何筑起安全防线的?
- DLM:香港虚拟货币市场的破局者
- OMP公链:重新定义区块链共识机制的智慧之选
- 肖风万向峰会深度解读:香港Web3.0政策背后的经济逻辑
- 比特币行情大爆发!我的实盘操作分享
- 当支付巨头争相布局区块链:Stripe与Circle的Layer1暗战揭开序幕
- 以太坊坎昆升级:ARB和OP或将迎来爆发式增长
- 市场观察:以太坊震荡行情中的交易智慧
- 低碳建筑赛道加速跑:这场行业盛会藏着哪些突围密码?
- Web3时代需要什么样的精神内核?游戏精神或许正是解药
- 以太坊站在十字路口:这次是真要变盘了吗?
- SEC新规重拳出击:基金命名不能再挂羊头卖狗肉
- 香港虚拟资产交易合规化背后的保险箱密码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