也能引发资产震加密金融小大地个子
德国央行副行长Claudia Buch最近的一番话让我陷入思考。这位金融界的重量级人物指出,虽然加密资产目前只占全球金融资产的0.2%,但千万别小看这个小个子。就像20世纪90年代那些看似无害的证券化产品,最终却捅出08年金融危机的娄子一样,现在的加密资产可能正在酝酿一场新的风暴。 每次金融危机都像是现实版的"蝴蝶效应"。记得2008年那会儿,我在纽约的朋友Jimmy就亲眼目睹了雷曼兄弟破产引发的连锁反应。当时谁能想到,一个主要做抵押贷款的银行倒闭,会让全球金融体系瘫痪?现在的加密资产市场就像当年的次级贷款市场,表面上看似风平浪静,实则暗流涌动。 Buch女士说得对,评估风险最棘手的是信息不对称。传统银行就像在聚光灯下跳舞,一举一动都被监管机构盯着;而加密市场则像在暗房里开派对,谁也看不清到底在发生什么。虽然区块链号称透明,但那些"链下"交易和假名账户就像蒙面舞会,谁知道背后是谁在操纵价格? 德国银行业的数据很有意思:前1%的银行占了51%的市场份额。这让我想起去年FTX暴雷时,市场反应之剧烈简直像被抽了脊梁骨。虽然加密市场总体规模不大,但像币安这样的巨头一旦出事,影响绝对不容小觑。就像Buch指出的,问题不在于规模,而在于相互关联性和共同风险敞口。 我最近采访过一位德国小银行的CEO,他说现在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只有2008年前的不到一半,大家都在央行那里找安全感。但加密世界完全是另一回事——那些高杠杆交易、抵押品链条,简直是在玩俄罗斯轮盘赌。 说到稳定币我就想笑。去年TerraUSD崩盘时,多少投资者被"稳定"这个词忽悠了?就像Buch说的,这些号称与美元1:1挂钩的稳定币,实际上波动大得能让人心脏病发作。更可怕的是,它们的储备金状况比某些网红的美颜照片还不可信。 记得2021年加密市场巅峰时,总市值冲到3万亿美元。但看看现在,蒸发掉三分之二还多。这让我想起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,只不过这次是数字黄金梦。现在90%的稳定币市场被三个玩家垄断,这种集中度比德国啤酒市场还夸张。 DeFi号称要去中介化,结果呢?不过是把权力从传统金融机构转移到了一小撮程序员手里。我认识一个柏林的技术宅,他参与了好几个DeFi项目,私下跟我说:"什么社区治理?最后不还是项目方说了算?"这就像Buch说的,所谓的去中心化往往是高度集中的伪装。 现在的加密系统就像个自我循环的莫比乌斯环,大部分活动都在系统内转圈。但万一哪天这个闭环被打破,谁知道会引发什么样的连锁反应?去年FTX出事时就有人担心会波及传统金融,幸好当时关联度还不高。但未来呢? 100倍杠杆!我第一次在加密交易所看到这个数字时差点把咖啡喷出来。这哪是投资?简直是赌命。Buch说得太对了,用波动性巨大的加密资产做抵押品,就像用橡皮筋造大桥——早晚要断。 去年那场加密寒冬就是最好的教训:价格一下跌,抵押品被强行平仓,价格再跌,更多平仓...这种死亡螺旋让多少人一夜回到解放前?现在回想起来,这不就是2008年次贷危机的加密版吗? 说到底,Buch的警告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。加密技术或许有创新之处,但金融的本质没变——贪婪和恐惧永远在那里。监管不能等到灾难发生才行动,否则我们可能又要为同样的错误付出代价。毕竟历史不会简单重复,但总是惊人地相似。金融稳定的多米诺骨牌
大而不倒的幽灵再现
稳定币:名字起得最好的金融谎言?
去中心化的皇帝新衣
杠杆:金融市场的类固醇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从零到千万:四年创业神话背后的真实故事
- 当房地产遇见区块链:ERC-3643如何重塑投资新范式
- 币市震荡期的生存指南:如何在迷雾中找到方向
- 稳定币巨头Tether的银行突围战:为何选择巴哈马这家名不见经传的银行?
- 揭秘马斯克的AI焦虑:一个科技狂人的十年未雨绸缪
- 12月4日比特币走势观察:抓住回调机会布局多单
- 重磅!ETC即将迎来Spiral网络升级,这些细节你需要知道
- LUNC的1美元梦想:现实与可能性之间的博弈
- 深度剖析Celestia空投代币TIA的潜在价值
- 比特币技术进化史:从数字染色到智能合约的革命之路
- 深度解析AET公链:数字经济新基建的颠覆性力量
- Robinhood加密货币交易量11月暴增75%,牛市真的要来了?
- 加密市场投资新思维:当华尔街老炮遇见区块链新贵
- 币圈新物种Metale V3:如何从Web2引流实现破圈?
- Web3的豪赌:重金买来的验证器为何成了一地鸡毛?
- 加密货币市场观察:TRON用户突破2亿大关,比特币行情深度解析
- 加密市场的财富密码:从比特币到山寨币的华丽转身
- Solana生态崛起:你还在错过这些隐藏的金矿吗?
- 当房地产遇见区块链:ERC-3643如何重塑投资新范式
- 金融巨头的怒火:摩根大通CEO为何对加密货币恨之入骨?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