候,来者搅局的得正世界是时
这两天Layer2圈子里都在讨论一件事:Blast这个新玩家只用了48小时就吸金20亿美元TVL,让整个市场都坐不住了。说实话,看到这个数据的时候我也惊掉了下巴——沉寂了这么久的Layer2市场,终于来了一条真正的"鲶鱼"。 过去一年我观察Layer2市场最大的感受就是:大家都在闭门造车。L2beat上的60多个项目,整天不是在争论OP-Rollup和ZK-Rollup的技术路线,就是在比拼TPS数字。Starknet开源了Prover组件,Scroll号称EVM等效性最强,zkSync搞账户抽象...技术叙事一个比一个宏大,但打开钱包一看,实际用的人就那么点。 这让我想起2017年的公链大战,当时也是各种百万TPS的口号满天飞。现在看来,Layer2似乎正在重蹈覆辙——太过沉迷于技术竞赛,反而忘了扩容的初心是要让更多人能用上区块链。 Arbitrum和Optimism这两个老牌选手确实积累了不少生态项目,但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:它们的TVL增长曲线在发币后几乎走平了。这说明什么?现有的DeFi应用已经带不动Layer2的增长了。 我经常在想,Layer2最大的优势明明是gas费低、体验流畅,按理说应该吸引大量普通用户才对。但现实是,这里仍然是矿工、科学家和机构玩家的游乐场。普通用户根本分不清ZK-Rollup和OP-Rollup的区别,他们只关心:这个东西用起来方不方便?安不安全? 更讽刺的是,当初大家诟病的Sequencer中心化问题,现在居然被各种"Stack战略"合理化成了行业标准。这不就是典型的"屠龙少年终成恶龙"吗? 说回Blast,虽然它的空投激励模式确实有点"简单粗暴",但这种"搅局"正是Layer2市场迫切需要的。就像早期的Uniswap用流动性挖矿打破了DEX的僵局一样,Blast的出现至少带来了三点改变: 首先,它撕下了Layer2"技术至上"的遮羞布——用户根本不在乎你用的是什么Rollup方案,他们只关心收益。 其次,它可能会倒逼其他Layer2项目加速发币。毕竟现在市场流动性就那么多,Blast吸走一大块,其他项目只能跟进。 最重要的是,这次"搅局"可能会加速行业洗牌。那些只会讲故事的项目很快就会被淘汰,真正有价值的Layer2才能活下来。 作为一个长期观察者,我觉得Blast就像一剂猛药。虽然味道有点冲,但对症下药才能治病。Layer2市场需要的不是什么"技术圣杯",而是一个让普通用户愿意使用的理由。从这个角度看,Blast来得正是时候。技术内卷下的虚假繁荣
生态困局:DeFi三驾马车拉不动增长
Blast的启示:市场需要新鲜血液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比特币迎来黄金时代:三大引擎或将推动价格突破19万美元大关
- 市场前瞻:这些即将到来的行业盛会可能掀起怎样的波澜?
- 当俄罗斯玉石遇见区块链:一场颠覆传统的投资革命
- 牛市黑马:这8个币种竟把比特币甩在身后
- 币市观察:BTC、ETH为何持续疲软?我的操作建议
- 晚间重磅:五篇深度好文带你揭秘密码学革命的幕后故事
- 比特币的安全税:Ordinals热潮背后的经济博弈
- everPay:重新定义Web3支付体验的Arweave生态黑马
- 当迷因币成为一种文化现象:Foresight Ventures的投资启示录
- 虚拟货币交易是否踩了法律红线?律师深度解析
- 加密市场的春天真的要来了吗?比特币4万美元大关近在眼前
- 那些年,我们错过的比特币暴富机会
- 虚拟资产投资热潮下的冷思考:一场干货满满的行业头脑风暴
- 当NFT遇见现实世界:XCart如何重构数字商品新生态
- 比特币生态的破局者:RGB协议能否超越Ordinals?
- FomoCat:让加密投资回归本质的价值捕获者
- 场外交易:那些你不得不防的暗礁
- BitVM:比特币智能合约的革命性突破
- 三十而立!这家中国企业正在重新定义算力网络的未来
- 11.3比特币行情观察:震荡市中的机会与风险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