币接地朋友圈到圈变气发代如何让币从发得
还记得去年我那个在朋友圈卖自制手工皂的邻居小王吗?现在他摇身一变,成了"王总"——在Pump.fun上发行了个"肥皂币",一夜之间身价暴涨。这可不是什么天方夜谭,而是正在Solana链上真实上演的"平民发币革命"。作为一个见证过多次加密浪潮的老韭菜,这次Pump.fun掀起的这股"币圈全民化"浪潮,着实让我这个老玩家都感到震惊。 以前要发个币,那得是技术大牛才能干的事。光是写智能合约就得掉一层头发,更别说还得找交易所、做市商谈合作。现在呢?我在Pump.fun上试了试,就跟在社交软件上注册个账号差不多——取个名字、上传个头像、点几下鼠标,嘿,我老张也有自己的代币了!这种"傻瓜式"操作,简直是把发币的门槛从珠穆朗玛峰降到了小区门槛。 记得上周我表弟还问我:"哥,你说我能在币圈干点啥?"现在好了,不用懂什么技术,口袋里揣着几十块钱,就能在Solana上过把"币圈大佬"的瘾。这让我想起了2008年智能手机刚普及时,人人都能当摄影师的场景。 说实话,作为一个经历过2017年ICO狂潮和2021年NFT泡沫的老玩家,看到Pump.fun上那些千奇百怪的代币,我总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。上周就有人发了个"拉布拉多币",就因为家里狗生了窝小狗,这都能蹭上热点?更夸张的是,还真有人买! 但不得不承认,这次有点不一样。Solana的低gas费确实让这种"全民发币"成为可能,不像当年在以太坊上,光是手续费就能劝退一大波人。不过监管的大棒迟早会落下,现在美国那边已经开始有集体诉讼了。这让我想起当年Telegram发币被叫停的教训。 虽然现在Pump.fun上99%的代币都是"三无产品",但我觉得这个模式可能会孵化出一些有意思的东西。就像早期的短视频平台,最开始也都是些无聊的搞怪视频,谁能想到后来会催生出那么多专业内容创作者? 我认识的一个大学生就在上面发了"校园食堂代币",居然真有人用这个在食堂里换饭票。虽然很初级,但这种"代币即社交"的模式,说不定真能走出一条新路。当然,前提是能活过下一轮监管风暴。 作为一个吃过太多亏的老玩家,我得说句掏心窝子的话:玩玩可以,别太当真。这就跟买彩票似的,中奖的永远是少数。我给自己定了个规矩:投入不超过一顿火锅的钱,就当买个乐子。那些把全部身家都压在上面的,我劝你还是三思。 不过话说回来,Pump.fun这种"让金融民主化"的尝试,确实让加密世界变得更加多元有趣。虽然现在看起来还有点野蛮生长,但谁知道呢?也许十年后回头看,这就是"Web3创作者经济"的萌芽阶段。就像当年谁也想不到,发140个字的推特能发展成今天这样。当发币变得像发朋友圈一样简单
狂欢背后的隐忧:是创新还是泡沫?
新物种的进化之路:从投机到创造
给跃跃欲试者的忠告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九月降息可能就在眼前,但市场狂欢为时尚早
- 币安风暴来临:CZ黯然离场,加密市场面临重大转折
- 以太坊大户纷纷套现,牛市要见顶了吗?
- 重磅:AlveyChain伦敦VR大会全攻略
- 币圈惊变:8.16加密市场遭遇鲸鱼狙击,我们该如何应对?
- 比特币ETF获批真能创造百万美元神话?市场正在重新审视
- 网易区块链掌门人顾费勇:从技术极客到杭州工匠的华丽转身
- 波场TRON用户活跃度惊人:192万日均活跃背后的故事
- 熊市淘金记:如何在寒冬中发现下一个加密货币黑马
- 区块链世界的信任困境:当技术理想遭遇现实考量
- 以太坊强势归来:牛市曙光再现
- 区块链隐私困局:fhEVM如何打开新世界大门?
- 全球加密货币版图重构:G20税务新规下的行业变局
- AI与数字金融周报:欧洲监管新动向与亚洲创新突破
- 寒冬中的突围:香港重磅嘉宾齐聚Web3安全峰会
- 加密货币市场观察:BTC横盘震荡,ETH蓄势待发,DOGE承压回落
- 深夜暴跌中精准狙击 8700美元利润轻松入袋
- Xland经济体系解析:双代币+游戏积分的奇妙组合
- 币安换帅记:当加密帝国遇上职业经理人
- Origin永恒协议:一场金融民主化的革命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