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愿痛教景撞训的惨当美上残实酷现
说实话,创业失败的案例我见过不少,但Stelo Labs的故事还是让我唏嘘不已。这家去年才拿到a16z领投600万美元的Web3安全公司,居然在短短8个月后就宣布关门大吉。10月31日,他们默默地在官网上贴出了终止所有产品的公告,这份带着血泪的复盘报告值得每个创业者认真研读。 记得第一次听说Stelo Labs时,他们的愿景确实打动了我:要用最前沿的技术解决Web3领域最棘手的安全问题。创始团队都是行业老兵,他们瞄准的是加密世界最痛的痛点——钓鱼诈骗。想想也是,每天都有无数小白用户因为一个不小心点击了恶意链接,转眼间钱包就被掏空。 他们的产品矩阵看起来很美好:浏览器扩展程序保护交易安全、API服务帮助开发者集成防诈骗功能、数据分析平台追踪恶意网站...数据也确实不错,10万+下载量,1500日活用户,保护了超过2亿美元的数字资产,拦截了数百起诈骗案例。 但问题是,漂亮的数字背后藏着三个致命的认知盲区。 团队最初坚信交易安全存在网络效应——用户越多,看到的攻击越多,防护能力就越强。这个逻辑听起来很美,就像某些AI产品确实越用越聪明那样。可现实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:大多数钓鱼攻击其实用简单的启发式算法就能识别,根本不需要什么大数据积累。 我认识的一位安全专家说过:"在安全领域,80%的攻击都是低水平的重复。"Stelo团队显然高估了数据网络效应的门槛。 更尴尬的是他们对钱包使用场景的判断。团队默认所有加密用户都会使用独立钱包,但现实是新兴的加密游戏、社交应用都在采用嵌入式钱包方案。这就好比当年做PC杀毒软件的厂商,突然发现大家都开始用智能手机了。 记得有个朋友玩StepN时问我:"这个游戏里的币为什么要转到Metamask?直接在游戏里用不是很方便吗?"——这就是普通用户最真实的想法。 最要命的是他们对市场成熟度的误判。团队坚信加密技术即将迎来大众普及的拐点,可现实是2023年的加密用户主要还是投机者和极客。这就好比在拨号上网时代就创业做4K视频流媒体,想法很超前,但市场根本没准备好。 我常跟创业者说:"别做教育市场的事,那都是巨头的游戏。"可惜Stelo团队在这个问题上赌错了。 看完这份复盘,我最大的感触是:再聪明的团队也会被自己的叙事困住。Stelo的故事完美诠释了什么是"创业者的诅咒"——我们总是太容易爱上自己的创意,却忘了用冷冰冰的数据不断验证假设。 不过话说回来,这种敢于all in又敢于认错的勇气值得尊敬。公告最后他们说会"重新出发",我真心希望这支交过昂贵学费的团队能东山再起。毕竟在Web3这个新兴领域,失败的经验可能比成功的案例更宝贵。 看完Stelo的案例,我不禁想起彼得·蒂尔的那句话:"每个失败的创业者都知道,他们的公司之所以倒闭,归根结底是因为产品没人要。"在这个故事里,不是技术不够好,不是团队不够强,而是对需求的理解出现了根本性偏差。 创业就像在黑夜中航行,有时候最危险的不是风暴,而是我们自己画出来的航海图。一场充满理想主义的创业尝试
三个致命的认知偏差
1. 想象中的"数据飞轮"转不动
2. 钱包使用的美丽误会
3. 过早押注"加密大众化"
血淋淋的启示录
-
上一篇
-
下一篇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以太坊惊魂记:从2080到1940的过山车行情,我们该如何应对?
- Web3真的要爆发了吗?这场圆桌讨论揭示了行业真相!
- 11月加密货币市场:这些关键事件不容错过
- 加密社交新物种:ENEMY如何在Web3时代重新定义社交互动
- 洪伟早盘观察:比特币和以太坊的微妙博弈
- 加密市场狂飙时,聪明人都在做这件事
- SBF庭审现场直击:昔日币圈天才的自我辩护与救赎
- 比特币涨疯了!5%的涨幅就在眼前?
- 加密市场狂欢来了!你的钱包准备好起飞了吗?
- BRC20热潮再起:SATS能否掀起新一轮造富神话?
- 万圣节狂欢指南:一份让你玩转鬼节的实用攻略
- 当大学课堂遇见比特币:一场货币革命的启蒙教育
- 特朗普政府如何重塑美国加密监管版图?
- 当老庄智慧遇上现代投资:一位商业思想家的人文投资观
- 区块链教育变革者:OASIS如何重塑金融人才培养新格局
- 数字港元迈出关键一步:香港CBDC试点迈向新阶段
- 一周加密市场观察:DONKEY狂奔领跑,ETH生态稳步前进
- 加密市场狂欢:比特币领舞,谁将成为下一个黑马?
- 以太坊多空博弈关键点:1915美元成胜负手
- 财富新大陆:绿洲风投的独特魅力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