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诅咒即死金融怕区发币创业的多可块链
最近和一位加密基金审计专家聊天时,我们聊到一个扎心的话题:为什么区块链创业比传统互联网创业死得更快?作为一个见证过无数项目起落的"老司机",我得说这个现象背后藏着太多血淋淋的教训。 还记得2018年那个冻得发抖的冬天,我专程跑到北京参加孟岩的通证经济课程。本想着学个新技能回上海忽悠投资人,结果却被现实狠狠打脸——区块链创业简直就是给创业者强行加载地狱模式。你想啊,传统互联网创业者操心的是产品、用户、市场这些常规操作,而发币项目从第一天起就得面对经济模型设计这个"天坑"。 我见过太多团队在产品都没打磨好的情况下,就急匆匆花大价钱找"专家"设计通证模型。最后拿到手的白皮书,往往出自刚毕业的实习生之手。更讽刺的是,这些精心设计的"经济系统",在羊毛党眼里不过是新的撸钱工具罢了。 说到融资这事,区块链创业者最容易犯的错就是把"容易拿钱"当成好事。去年有个项目方朋友跟我诉苦:上了交易所才发现,真正的噩梦刚刚开始。那些加密基金就像一群饿狼,投钱时笑脸相迎,解锁期一到就疯狂砸盘。这种"短平快"的投资逻辑,把整个行业变成了击鼓传花的游戏。 我见过最离谱的是,某些日活才两位数的项目,居然大张旗鼓成立生态基金。这就好比连走路都没学会的婴儿,非要参加百米赛跑。传统行业哪个成功企业不是先做好主业再考虑投资的?区块链创业者这种"主业不行投资来凑"的心态,简直是在玩俄罗斯轮盘赌。 经常听到同行抱怨监管太严,但说实话,哪个行业创业是容易的?就拿ICO来说,本质上就是面向公众募资,这放在哪个国家都是要合规的。把失败归咎于监管,就像考试不及格怪题目太难一样可笑。 记得2019年有个项目方,产品没做起来就着急发币。后来团队解散时,创始人还在朋友圈大骂政策。但现实是,同期坚持做技术的团队,现在都活得不错。这让我想起木心那句"曲线甜,直线咸"——走捷径的代价,往往比想象中更沉重。 所以奉劝各位想发币的创业者:先问问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通证?能不能承受二级市场的压力?创业从来不是请客吃饭,在区块链这个放大镜下,每个错误都会被加倍惩罚。创业难度直接开挂
资本的甜蜜毒药
监管不是挡箭牌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比特币市场观察:熊市迷雾中的生存指南
- 比特币生态大爆发:2023年这些创新正在重塑数字货币未来
- Polkadot进化史:从跨链梦想家到Web3基建狂魔
- 币安换帅记:当加密帝国遇上职业经理人
- 以太坊的华丽转身:当质押收益遇上机构热捧
- 市场暗流涌动:27亿美元资金或引发比特币ETF转换风暴
- UNI:颠覆加密交易格局的百倍币潜力股
- 币安风暴:一场43亿美元的和解与加密帝国的转折点
- Web3游戏狂欢夜:新加坡见证区块链游戏新纪元
- 11月SUN矿池收益大揭秘:这5个池子最赚!
- 币安只上合约不上现货的项目,现在能上车吗?
- 币安天价和解背后:一场加密货币监管的猫鼠游戏
- MAYA:当古老文明遇见未来金融的Web3.0革命
- 市场观察:LUNA系资产消息面剧烈震荡,比特币期货现牛市信号
- 当NFT遇见DAO:Web3.0时代的革命性交响曲
- 疯狂的柴犬燃烧:一天暴涨50万%的背后玄机
- 2025年贵金属与数字货币大战:黄金暂胜,但比特币终将逆袭?
- 市场震荡期:这3个山寨币12月或将面临深度回调
- 市场教会我们的那些事儿:如何在风暴中稳健前行
- JustLend DAO最新存款利率排行榜:这些币种收益最高!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