免清狼着羊披皮的的算神话
作者:Daniel 花 | PSE Trading资深分析师 作为一个在加密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分析师,我见过太多打着"创新"旗号的金融把戏。最近市场上流行的"免清算"借贷协议,让我想起了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那些"完美"金融产品。 记得2021年牛市时,朋友们都在疯狂地用BTC抵押贷款加杠杆。那时候大家都觉得比特币只会上涨,直到连环清算把不少人从美梦中惊醒。现在这些"免清算"协议,无非是用更复杂的金融工程把风险藏得更深罢了。 这个跨链协议的设计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玩的俄罗斯套娃。用户想要借USDT,需要把BTC换成Rune,再变成Thor BTC,最后变成Thor TOR...整个过程就像在玩一个复杂的金融魔术。 最有趣的是,这个系统就像是一个定时炸弹:当牛市来临,大家都想赎回BTC时,系统就会疯狂增发Rune。我计算过,只要Rune价格上涨速度跟不上BTC,这个系统就会像LUNA一样崩溃。他们设置的500M Rune上限,不过是给炸弹加了个不太靠谱的保险栓。 这个项目让我想起了华尔街的CDO(担保债务凭证)。他们把清算风险外包给其他"勇敢"的投资者,美其名曰"收益共享"。 想象一下:你把stETH抵押借出USDx,当价格下跌时,平台会生成一种叫PRT的"复活券"。如果ETH价格回升,持有PRT的人就能大赚一笔。但问题是,在熊市里谁愿意当这个冤大头?我在测试时发现,这个系统完全依赖市场情绪,一旦流动性枯竭,整个游戏就玩不下去了。 这个号称锚定美债收益的项目,表面看起来最"安全"。但作为一个经历过多次金融风暴的老手,我看到的全是红色预警。 他们用100%的LTV(贷款价值比)让你借出稳定币,但背后机构拿着你的钱去做了什么?没人知道。更可怕的是,当美债收益率下降时,这个看似完美的系统会像漏气的皮球一样迅速瘪掉。我采访过几个机构投资者,没人愿意碰这种黑箱操作的产品。 每次看到这些所谓的"创新",我都想问:金融的本质到底是什么?是创造价值,还是发明更复杂的骗局? 这些协议把风险包装成各种金融衍生品,就像把毒药裹上糖衣。Thorchain用代币经济学转移风险,Cruise.Fi找接盘侠,T Protocol则完全依赖机构信用。它们都在玩同一个把戏:把风险藏起来,假装它不存在。 作为一个见证过多次市场崩盘的分析师,我想说: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。传统金融发展了几百年都没解决的问题,加密世界凭什么能用几行代码就搞定?当这些"免清算"协议崩盘时,买单的永远是最后接盘的那个人。 记住,在这个市场里,如果某个产品听起来太美好而不像真的,那它大概率就是个陷阱。真正的金融创新,应该建立在透明和可持续的基础上,而不是靠制造金融幻觉来吸引投机者。DeFi借贷的"免清算"迷思
剖析三大"免清算"协议
Thorchain:Rune代币的死亡螺旋
Cruise.Fi:风险转嫁的"接盘侠"游戏
T Protocol:美债外衣下的监管黑洞
金融创新的底线在哪里?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比特币暴跌中的精准狙击:我是如何带领团队狂赚8700美元的
- 星链币STARL上演惊天大反转:暴跌后24小时翻倍的秘密
- 比特币市场观察:关键支撑位上的攻防战
- 市场观察:比特币蓄力待发,回调后将迎来新一轮攻势
- 九九社群联盟强势回归 能否再现当年辉煌?
- 重磅消息:CoinList联手Karate Combat送福利,格斗游戏空投倒计时
- 比特币ETF狂欢背后:盛宴还是陷阱?
- ARK代币异军突起:区块链世界的瑞士军刀
- 加密货币市场的惊心动魄:当风暴来袭,我们该如何自处?
- 萨尔瓦多比特币总统强势角逐连任 争议与支持并存
- 香港加密江湖风云录:2张牌照背后,藏着怎样的财富密码?
- 比特币上演绝地反击:35,000美元新高背后的三大推手
- 比特币市场惊现过山车行情:5.5%涨幅背后暗藏哪些玄机?
- 美国Web3监管观察:寒冬中的暖阳?
- 比特币再次惊艳市场,这次把特斯拉甩在了身后
- 币圈老司机的独白:从36到72,我在贪婪与恐慌中悟出的生存法则
- 以太坊巨鲸BitMine遭遇寒冬,但大佬Tom Lee为何依然笑看未来?
- 比特币或将迎来史诗级突破:40,000美元只是开始?
- 加密大佬Do Kwon的全球逃亡记:从400亿美元崩盘到黑山监狱
- 经济学家警告:美联储的软着陆美梦恐怕要碎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