并一保了以太环周年杂了坊合,但更复问题
加密圈的时间过得就是快,一转眼以太坊那场惊天动地的"合并"已经过去整整一年了。记得当时整个圈子都在谈论这个重大升级,现在回头看,这场变革带来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深远。 以前以太坊和比特币一样要靠矿工"烧电"维持运转,那场面简直像在搞能源竞赛。去年9月转成PoS后,整个网络就像换了个引擎——不仅省油还环保。CCRI的数据显示,以太坊现在能耗降了99.99%,碳排放几乎可以忽略不计。要知道,环保问题可是传统机构最常拿来攻击加密货币的把柄,这次升级直接把这张牌给废了。 我认识几个华尔街的朋友,他们以前总拿"比特币耗电量比阿根廷还大"说事。自从以太坊合并后,这帮人反而开始悄悄研究怎么布局ETH了——这大概就是科技的力量吧。 合并后最直观的变化就是质押量暴增。现在有超过2696万枚ETH被锁定,质押率达到22.44%。但有意思的是,这场质押盛宴反而暴露了新的问题。 像Coinbase这样的大交易所本来是被寄予厚望的,结果因为Tornado Cash那档子事,搞得大家都不敢把ETH往中心化平台存。于是Lido这种去中心化质押平台就火了,现在占了32.3%的市场份额。但讽刺的是,当一家"去中心化"平台掌握这么大话语权时,它本身就成了新的中心化风险。 说实话,这就像我们去菜市场买菜,本来是为了避开超市垄断,结果发现菜市场也被几个大户控制了——去中心化的理想很丰满,现实却很骨感。 合并虽然没直接提升以太坊的速度(TPS还是在10左右徘徊),但它为后续升级铺好了路。最近L2生态的爆发就是最好的证明——zkSync、Optimism这些二层网络现在日均处理量是主链的两倍还多。 我在DeFi群里经常看到这样的对话:"Gas费又涨了?""切到Arbitrum上去啊!"这种场景在合并前可不多见。以太坊现在像个老父亲,虽然自己动作慢,但培养出了一堆能干的"儿子"。 美国SEC最近对质押服务的打击真是让人哭笑不得。他们一边说某些质押产品是证券,一边又对同样机制的PoW代币网开一面。更搞笑的是,CFTC和SEC还在为"以太坊到底是商品还是证券"吵得不可开交。 这就好比两个交警在路边争辩一辆车到底是卡车还是轿车,而车主早就开着车跑没影了。监管总是慢半拍,这大概就是加密世界的常态吧。 V神最近在韩国提到的新功能确实让人期待——用手机就能跑节点?账户抽象让钱包像邮箱一样简单?这些听起来都很美好。但以以太坊的开发节奏来看,我们可能还要再等个一两年。 说实话,在经历了FTX暴雷、Terra崩盘这些破事之后,我反而更欣赏以太坊这种"慢就是快"的哲学。与其追求短期爆点,不如像瑞士钟表匠一样打磨技术。毕竟在这个行业,活得久才是真本事。 合并一周年,以太坊交出的成绩单算不上惊艳,但绝对扎实。就像种树一样,真正的价值不在于第一年长了多高,而在于它的根扎得有多深。你说呢?从挖矿到质押:一场能源革命
质押热潮下的隐忧
二层网络的春天
监管的迷局
未来:慢工出细活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XRP惊现地板价预警:分析师深度解读0.1美元可能性
- PEPE强势逆袭:一只青蛙如何在币圈掀起惊涛骇浪
- 逆势突围:Tron如何在寒冬中绽放异彩
- 区块链隐私革命的领航者:SECRET重塑加密世界新格局
- 10月7日加密货币合约市场观察:当行情遇上周日
- NFT界的黑马:Loot与AGLD暴涨背后的深层逻辑
- 以太坊短线交易:我是如何稳稳拿下30点利润的
- AAVE价格震荡:是抄底良机还是风险警示?
- 8月18日加密货币市场观察:如何在这波下跌行情中把握机会?
- 解密Optimism的P2P魔法:libp2p如何赋能区块链网络
- XRP或将迎来惊天暴涨?知名分析师揭示关键突破点位
- 2023悉尼金融科技盛会:一场不容错过的行业风暴
- 晚间热点:币圈狂欢背后的冷思考
- 从零开始:我在梦幻农场的真实体验分享
- 加密货币午盘实战:洪伟带你看多单如何轻松收米
- Web3.0时代来临,DKP如何重塑数字金融体验?
- 金融巨头的稳定币野心:复星为何如此激进?
- 打破区块链交互壁垒:EIP-4337如何重塑用户账户体验
- 波场TRON与孙宇晨双喜临门!2023区块链颁奖季迎来高光时刻
- SocialFi:当社交媒体遇上区块链的奇妙化学反应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