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凭造力这突围些链当熊市遇上创上项什么逆势
说实话,我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这么多年,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:市场越是低迷,创新反而越活跃。记得2018年寒冬那会儿,DeFi的种子就是在那时埋下的。现在回头看,几乎所有改变行业的创新——从DeFi到NFT,再到最近火热的LSDFI、meme和BRC20——都是在熊市里萌芽,然后等到行情回暖时爆发的。 最近我的朋友圈都被Friend.tech刷屏了。这个项目很有意思,简单来说就是把Twitter大V变成可以投资的"股票"。我上周跟一个业内老友喝咖啡时还在聊,他说这可能是今年最天才的产品设计之一。 记得8月份刚上线那会儿,邀请码在黑市上能卖到50美元一个。最疯狂的时候,项目创始人自己的"股票"价格一度炒到7个ETH,相当于1万多美元!这个数据可能看起来不太真实,但确实反映了市场的狂热。 为什么它能火?我觉得有三个关键点: 首先是Paradigm的投资背书,这家风投在圈内的号召力毋庸置疑;其次是它把Twitter大V和投资者的利益直接绑定,让KOL们主动当起了推销员;最后是那个巧妙的积分机制,每周五就像发工资一样刺激着用户活跃度。 不过说实话,现在热度已经回落了不少。就像当年Clubhouse的遭遇一样,这种社交产品往往要经历一个"过山车"周期。我认识的一个KOL朋友,高峰时靠分成赚了上百个ETH,现在收益已经大幅缩水了。 说到赚钱效应,不得不提那些交易机器人。Unibot在6月份上线后,两个月就做到了2亿市值,这个速度在传统金融界简直难以想象。我试用过他们的产品,确实解决了DEX交易中的一些痛点,特别是抢开盘的速度比人工快得多。 但好景不长,随着Banana Gun等竞争对手的出现,Unibot的市场份额正在被蚕食。这让我想起2017年那波交易所大战,创新者和模仿者之间的赛跑永远这么激烈。 说实话,这类项目最大的风险在于安全性。上周Banana Gun就出了个幺蛾子,因为合约问题不得不临时撤池子。在这个领域,一夜暴富和一朝归零往往就在一线之间。 说到高风险高回报,没有比meme币更极端的了。那个叫Bitcoin的meme项目(全名长得离谱)今年5月上线时,很多人都当笑话看。但谁能想到,它硬是靠着一个十年前的老梗,做到了5000万市值? 我专门研究过它的官网和推特,发现团队在营销上确实下了功夫。他们把那个书包梗玩出了各种花样,甚至开发了一套完整的叙事体系。这提醒我们:即便是最"无厘头"的meme项目,想要成功也离不开专业的运营。 纵观这些项目,我发现两个共同点: 首先,它们都精准抓住了行业现存流量的痛点,要么依附Twitter、Telegram这些成熟平台,要么利用现有社区的势能。 其次,它们都建立了可持续的盈利模式,而且大多数是靠交易税费分成,这在熊市中显得尤为可贵。 有位做风投的朋友跟我说,现在评估项目已经不能只看TVL和用户数了,实实在在的盈利能力才是硬道理。毕竟在这个资本寒冬里,能自己造血的项目才能活到最后。 当然,我必须强调:这些创新项目风险极高,就像在刀尖上跳舞。但不可否认的是,正是这些"疯狂"的尝试,正在为行业的下一个春天积蓄力量。社交革命的链上实验:Friend.tech为什么这么火?
交易机器人的新战场
Meme币的另类生存法则
链上创新的底层逻辑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Web3的未来:当数字世界开始建立国家边界
- 比特币又疯了?25%暴涨背后的三大推手与暗藏危机
- 以太坊1789空单精准狙击,20点利润落袋为安
- LOOM币暴涨暴跌的背后,谁在操控这场资本游戏?
- 钱包保卫战!Metale V3全面升级,这24个问题你必须知道
- 当朋友圈变成交易所:Friend.tech和TimeStore的中国困局
- 当马斯克发推遇上比特币狂欢:一场数字货币的完美风暴
- 数字货币周末复盘:BTC/ETH合约交易的实战心得
- 当打赏遇上区块链:一场社交媒体与加密货币的激情碰撞
- 区块链早报:Celestia质押开启、FTX风波持续、加密ETF新动态
- 为什么Pendle能成为半年25倍的加密黑马?深度解析收益交易新玩法
- Scroll空投实战指南:8000万美金项目的隐秘机会
- 一位刑事律师的真实办案手记:当虚拟货币遇上非法经营罪
- 比特币的致命缺陷:一个老投资者的十四点忠告
- 美国监管机构真的搞砸了Web3监管吗?来自a16z的深度观察
- 波场TRON与孙宇晨双喜临门!2023区块链颁奖季迎来高光时刻
- 美联储真要放水?数字货币本周操作指南出炉!
- XRP强势反弹:14%周涨幅打破8月阴霾
- 普通人也能轻松入手的比特币购买指南
- 区块链侦探:加密货币被盗后如何上演数字追凶?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