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弈货币监管虚拟法与处理场司的尴尬博涉案
作为一名长期关注金融犯罪领域的律师,我发现虚拟货币在刑事案件中的处置问题简直是个烫手山芋。每次接到这类案件,都能感受到司法机关的左右为难——明明知道这些数字资产可能涉及犯罪,却又找不到合规的处置方式。 还记得去年处理的一个电信诈骗案吗?嫌疑人用比特币洗钱的手法简直把我惊呆了。自从"断卡行动"收紧了对传统资金渠道的监管,这些不法分子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转向虚拟货币。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玩的捉迷藏游戏——监管刚堵上一个漏洞,犯罪手法就立刻变换新花样。 不过话说回来,可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。我认识的很多区块链从业者都是真心想做事的,他们经常跟我抱怨:"我们这些老实做技术的,怎么就被贴上犯罪的标签了呢?"这种误解确实需要澄清。 现在司法机关处理涉案虚拟货币,基本上在走两条钢丝: 第一种是侦查阶段就急着找第三方公司变现。上周有个委托人偷偷告诉我,他儿子被羁押期间,警察"建议"他们找某某科技公司处理比特币资产。这种做法看似高效,但总觉得哪里不对劲。 第二种是把烫手山芋留给法院执行局。我见过最夸张的一个案子,等判决下来时,涉案的以太坊已经贬值了60%!当事人欲哭无泪,法官也一脸无奈。 这些所谓的"科技公司"到底是何方神圣?去年有个案例特别有意思:A地公安委托B公司处理涉案比特币,结果B公司转头就被C地警方盯上了,理由是涉及电诈资金。这就好比打地鼠游戏,这边刚按下去,那边又冒出来了。 从法律角度看,不管这些公司接的是私人委托还是司法机关委托,本质上都在踩红线。我经常跟同行开玩笑:"现在做虚拟货币处置,就像在刀尖上跳舞。" 说实话,每次处理这类案件都让我感到深深的无力感。监管要求是一回事,司法实践又是另一回事。前两天跟一位老检察官聊天,他叹气说:"我们也知道有问题,但不这么办案子就没法推进啊!" 在这个过渡期,我的建议是:无论是办案机关还是第三方公司,都要做好全过程留痕。谁知道明天监管风向会怎么变呢?毕竟在这个新兴领域,今天的最佳实践可能就是明天的违法证据。 (作者:刘正要,上海曼昆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。拥有银行和法院双重工作背景,专注区块链领域法律服务。)虚拟货币为何成为犯罪分子的新宠
实务中的两难处境
第三方处置的灰色地带
写在最后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JPEX暴雷事件:12亿骗局背后的荒诞与警示
- 一位老交易员的肺腑之言:投资路上最值钱的七个教训
- 元宇宙风口已至,这家公司凭什么能笑到最后?
- 当NFT遇上城市探险:MoonPay这场海港寻宝游戏玩出新花样
- AI时代创作人必看:两位专家教你守住版权生命线
- 加密市场的春天来了?这些信号值得关注
- 2023年9月15日区块链早报:监管风暴中的行业动荡
- 跨链代币:区块链世界的破壁者
- 区块链行业风云:2025年8月的关键转折点
- AI时代,这三大加密货币项目正在改变游戏规则
- 游戏新纪元:当区块链遇上虚拟世界
- 2023年比特币交易为何跌入冰点?三大关键因素解析
- 12.8加密市场观察:以太坊强势领涨,投资者需警惕鱼尾行情
- ProsperEx获重量级资本加持,链上衍生品赛道迎来新玩家
- 加密市场重焕生机:比特币强势反弹 三大催化剂引爆市场热情
- 当美联储与我们唱反调时,加密货币为何依旧能强势崛起?
- 监管沙盒十年反思:一场华丽的实验还是危险的游戏?
- 政客们为何对加密货币如此狂热?解密全球Web3.0竞选风暴
- SEC掌门人强硬表态:加密货币别再妄想逃避监管
- 五匹加密货币黑马或将迎来爆发式增长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