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们别晕了砸头平台馅饼大热
最近区块链圈子里都在疯传一个叫friend.tech的平台,简直成了茶余饭后的热门谈资。说实话,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律师,看着这些新兴项目总忍不住想泼点冷水——特别是在当前市场低迷的大环境下,这股热潮来得有点突然。 SocialFi这东西说白了就是把社交和金融揉在了一块儿,听起来挺时髦,但其实2021年就有了。记得当时Matters、Lens Protocol这些项目也闹得沸沸扬扬,现在又冒出来个friend.tech和Time store。说实话,这些项目总给我一种"新瓶装旧酒"的感觉——打着去中心化的旗号,玩的还是流量变现的老套路。 上周有个做自媒体的朋友兴冲冲地问我:"老高,我要不要也去friend.tech开个账号?"我反问他:"你了解这些平台怎么赚钱的吗?"他支支吾吾半天说不清楚。这种场景最近我见得太多了,大家一窝蜂往里冲,却连最基本的风险都搞不明白。 先说说我的一个老客户吧,去年给某个区块链项目站台,结果项目方跑路,他差点被投资人堵在家门口。这种事情在圈内简直司空见惯,但每次看着当事人惊慌失措的样子,我都忍不住叹气。 这里给各位KOL提个醒:在SocialFi平台上,你的每一句话都可能成为"呈堂证供"。组织、领导传销活动罪、非法集资、诈骗...这些罪名听起来很遥远,但一旦踩雷,后果不堪设想。我就见过不少大V,为了几个点的佣金,把自己的信誉和前途都搭进去了。 记得2022年有个很火的"社交挖矿"项目,打着"让粉丝赚钱"的旗号,结果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庞氏骗局。项目方的套路其实很简单:前期疯狂拉KOL站台,制造繁荣假象;中期用新用户的钱给老用户发收益;最后趁热度最高时卷款跑路。 最可气的是,有些KOL明明看出问题,却因为高额佣金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这种"装睡"的行为,在法律上可都是要负连带责任的。 每次接待这类咨询,我都会问客户三个问题:1. 你真的了解这个项目的运作模式吗?2. 你的推广行为会不会误导粉丝?3. 如果项目暴雷,你愿意承担后果吗? 说实话,现在市场行情不好,很多人为了赚钱确实容易头脑发热。但作为律师,我必须说:钱可以慢慢赚,但法律的红线一旦触碰,可能就再难回头了。与其事后后悔,不如事前多问几个为什么。 毕竟在这个圈子里,见过太多人从风光无限到身陷囹圄。记住:区块链不是法外之地,社交金融更要守住底线。SocialFi:社交与金融的疯狂联姻
KOL的刑事风险:馅饼还是陷阱?
那些年我们见过的"花式暴雷"
给KOL的几点忠告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特朗普大动作:9000万美国人退休账户将迎来重大转折
- 2023区块链晨报:当华尔街遇上比特币
- Aave的GHO稳定币为何持续贬值?专家深度解析
- 加密货币合约:一把双刃剑,你准备好接招了吗?
- Robinhood Bot:一个让加密交易变得轻松有趣的小帮手
- 美国政坛惊现1美元年薪提案:SEC主席薪酬遭腰斩背后有何玄机?
- Atomicals生态入门指南:从零开始了解比特币上的数字资产革命
- Layer2真的只是高级版侧链吗?让我们撕掉这个肤浅的标签
- 比特币市场迎来关键转折点:历史高点魔咒再现?
- 区块链泡沫破灭后:我们该何去何从?
- 比特币强势突破3.5万大关,牛市还能走多远?
- SOL与以太坊的王者之争:投资者的新机遇来了?
- WSPN华丽转身:一个小众支付网络的逆袭之路
- 当财务遇上科技:一场颠覆传统的数据革命
- 17岁狂赚千万的币圈神话:凉兮的逆袭故事
- 币圈风云录:SEC重拳出击SafeMoon,MicroStrategy持续囤积比特币
- 深夜币圈笔记:8.20市场深调,BTC和ETH的关键十字路口
- 稳定币市场新宠:Mantle与Ondo联手打造收益型USDY,或将改写市场格局
- 币圈老司机手把手教你:如何在单边牛市中找准上车时机
- 这波行情是真牛还是假牛?一位老韭菜的深度思考
- 搜索
-